沙尘暴里的女性

来源:人气:505更新:2025-04-15 01:30:01

我有个习惯,看电影或者剧,总想着,它要是还原(是的,我总默认它首先有个文本在那里)成小说,应该是什么样。看谭嘉言导演、赵冬苓编剧的电视剧《沙尘暴》的时候,我就在想,这部剧如果还原成小说,应该也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。

和最近几年出现的刑侦推理剧一样,《沙尘暴》的故事是从二十年前开始的,从类型上来看,其实更接近年代剧,带有充足的年代剧因素。之所以这样,我想是因为,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拉远,可以堆积更多故事和人物,堆积更多情绪,当然,也有一个很迫切的原因,很多故事必须放到没有视频监控,或者监控不那么密集的年代,才能够成立,或者,才能提供足够长度的迷离纠缠。否则,以现在的监控密集程度,三天破案,大概率只够拍一部三十分钟的《天网》。

《沙尘暴》的故事,从2004年的一桩凶杀案开始,西北某县城的锅炉房,炉灰里突然出现一具烧毁的尸体,虽然当时很快破案,但被当做凶手的丁宝元不停申诉,终于引起关注,案子在2012年又重启调查,当年查案的警察陈江河被紧急召回,和来自省城的女警察一起,重新开始调查这个案件。与案件有关的所有人的命运,被再次搅动,他们过去的故事,他们此刻的命运,他们所有的失落,都像齿轮一样开始转动,压制出一张新的图景。

尽管从戏份上来看,段奕宏扮演的陈江河,和王锵扮演的王良,是这个故事的主角,两个外貌粗糙的男性,也和“沙尘暴”,和西部县城的粗糙互为象征,但整部剧看下来,几个女性角色,从受害者程春、到刘盈盈和孙彩云,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,她们是这个故事的启动者,也是沙尘暴一样的命运的承受者,她们在每个关键的时刻展现主体性,把故事推向另一个方向。并且,为这个色调灰暗的故事,赋予了一点柔润,一点异色。


更重要的是,她们完全不同于我们在以往的刑侦推理剧里看到的女性,或者单纯或者善良或者美好,仅仅作为受害者,或者承受者出现,《沙尘暴》里的程春、刘盈盈和孙彩云,是以不能单纯以善恶来区分,也不能以主动或者被动来划分的角色,是更为真实、更为现实和复杂的女性角色。

上一代女性,不论是老奶奶,还是王良的母亲,被拐卖和囚禁的琴,都是单纯的受害者,但到了程春、刘盈盈和孙彩云这一代人,她们已经可以充分展露自己的欲求,自己的渴望,不惜代价,不择手段,不再被“女性是美好的”“为母则刚”“女性不能依附男性”等等正面的塑形话术所束缚,而是尽情伸展自己,竭尽所能争夺生存资源,哪怕是以依附的方式来获得资源。

当然,编剧和导演,在这个故事里,都给了她们的行动以足够的正当性,这个正当性就是“沙尘暴”,沙尘暴既是自然界的灾变,也是时代的灾变,小城资源日益枯竭,人口大量流失,生存越来越艰难,要么想尽一切办法,去往他乡,要么,在原地坠落或者堕落,但不管是离去还是留在原地,都要使尽浑身的力气和手段。

故事里的几个女人,都是这样,她们这种经过弱化的“蛇蝎女郎”(黑色电影里的固定角色)形象,让这个故事焕然一新,也让“沙尘暴”变得丰腴艳丽。陈江河和他的葛师傅的形象固然丰富,故事固然精彩,但他们其实是刑侦剧里的固定设置,难免套路,尽管这个套路是必不可少的,因为要用他们的固定动作,来确认这个故事的类型框架,其余能做的,也就是给陈江河一个害死师傅的幽暗过往,和落拓不羁、自我放逐的性格。但几个女性角色,却天然具有反套路、反类型的特征,如果还原成小说,这几个女人的故事线,必然是最有看点,也最有当下性的。

法国作家萨德,写过两部善恶去向完全相反的小说,《朱斯蒂娜》和《朱丽叶特》,两部小说的主人公,其实是姐妹俩,她们生在底层,却走了完全不同的路。朱斯蒂娜成了单纯的受害者,朱丽叶特却是邪恶艳丽的加害者,萨德把两个人的设定,都各自推向极致。但如果把这样的女性形象融合在一起,略加调试,可能就是《沙尘暴》里的程春、刘盈盈和孙彩云,她们不被性别、道德、律令束缚,有攻击性,也敢于承担,有着充沛的生命力,在沙尘之中,尤其可贵。


最新资讯